佈雷頓森林協定.....原來佈雷頓不只是森林......偶然看到一則報導引發了我對佈雷頓森林協定的興趣....也算是解答的我長久以來的疑惑和對國際貨幣的迷思..
原來美國的雙掛鉤國際貨幣政策根本就是獨厚美國、矮化他國的自肥主張,但佈雷頓森林挽救了經濟大恐慌所帶來的蕭條又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啊~美國~你一打噴嚏全世界跟著感冒,強權之國的確名不虛傳,但是如何化解這一次的金融風暴、鞏固長久以來的老大哥形象就看這次2009年的G20了~經濟學果然有趣,當初應該用功一點學好經濟學的~~~黃教授我錯了ㄚ~
-------------------------------(以下為報導)-------------------------------------------------------
從世界經濟史的角度看,社會生產力的增進與要素配置和商品交換在國際範圍內展開緊密相關,有效的國際貨幣體系是確保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而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從來都是一個折射著國際經濟發展內在需求、不同經濟體力量改變和利益博弈的動態過程。20世紀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金本位制由於難以化解國際償付與黃金供給之間的衝突而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幾個競爭性貨幣集團之間的非合作博弈和無秩序狀態,而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和隨之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摧毀了這種無序化狀態的運行基礎。構建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似乎成為“二戰”即將結束之時恢復和發展世界經濟的一個重大主題,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正是在此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的。
1944年7月,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佈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會議通過了《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為《佈雷頓森林協定》。此協定的核心內容為:其一,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並可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元兌換黃金。其二,實行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即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此波動幅度,則各國應通過干預市場來維持匯率穩定。其三,建立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者通過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確保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後者通過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復蘇。顯然,佈雷頓森林協定的實質是建立以美國為主導、以美元為中心的“單極化”國際貨幣體系,這一體系的實施是建立在“二戰”之後美國黃金儲備和經濟實力絕對領先於其他經濟體的基礎之上的。
在“二戰”之後的20-30年時間中,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改變了此前混亂無序的國際貨幣狀態,形成了具有“統一標準”特徵的國際金融秩序,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由於實施貨幣兌換的“雙掛鉤”制度,美元就取得了“準黃金”和“國際貨幣”的地位,而美國通過發行美元就在一定意義上化解了國際償付能力不足的困境,較好地解決了金本位制下因黃金供應短缺所導致的國際儲備短缺問題,而美國通過信貸、贈予、貿易、消費等方式向其他經濟體輸出美元,對增強世界購買力、促使戰後經濟恢復也起到了正面作用。同時,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導致了各國貨幣匯率的相對穩定,較好地規避了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的匯率風險,從而有助於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展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加快。
長期來看,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國際經濟格局相對穩態、美國經濟優勢不可挑戰、美國黃金儲備規模龐大、且美元發行能夠在“信心”和“償付力”之間形成均衡機制基礎上的。然而,與穩態特徵相比,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動性更像是一個特徵性事實,而美國擁有“世界貨幣”發行權更使其具有通過增發美元以獲取“鑄幣稅”和“通脹稅”的“道德風險”。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R·特裏芬就指出,佈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這樣的內在缺陷:美元應大量發行以滿足國際結算和儲備需要,美元應減少發行以維持美元幣值的穩定和堅挺,而美元發行在“信心”和“償付力”之間的不可兼得即為“特裏芬難題”。這一缺陷無疑昭示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具有脆弱性。事實上,佈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之後,國際貨幣體系經常交叉出現“美元荒”和“美元過剩”,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增加、國際收支惡化、黃金儲備劇減,這導致在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佈停止履行外國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而1973年3月德國、法國等歐洲共同體國家宣佈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歐洲共同體內部成員國之間實行固定匯率。這樣,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兩個支撐——美元黃金掛鉤和釘住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從狹義的角度講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制度安排層面已經崩潰。
就廣義而言,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大樓”坍塌但“根基”仍在,“軀體”殘缺但“魂魄”猶存。如果說“雙掛鉤”和釘住匯率制是表層的制度安排的話,那麼美國作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操縱者”、美元作為最主要的“世界貨幣”,則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所在。就此而言,迄今為止,發軔于上世紀40年代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依然沒有受到實質性挑戰。在此背景下,美國可以依憑其“國際貨幣發行特權”,採用增發美元來逼迫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升值,從而平抑國際收支逆差和刺激國內消費需求。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美元為計價單位、以貿易-金融為鏈條的全球性迴圈:美國大量發行美元——美國改善國際收支、滿足消費需求——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外匯盈餘並購買美國金融資產——美元流入並誘發美國再次採用寬鬆貨幣政策。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正是在上述國際動態失衡格局下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經濟危機已促使人們反思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長期有效性。就構建國際貨幣體系的“錨”而言,有兩個基本的變革思路:一是“朝後看”,即重返金本位制,即全球所有國家同時加入金本位制國家聯盟,一致確定或同時變更其貨幣相對於黃金的穩定關係。理論上說,這種制度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全球福利增進,克服了資本積累和世界經濟的虛擬化,規避了少數國家通過貨幣發行權以獲取“通脹稅”和“鑄幣稅”。但其致命缺陷是黃金存量的有限性與經濟發展無限性之間存在衝突,且金本位制並不足以保證世界經濟避免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威脅。二是“超前看”,即構建“世界貨幣”制度,“歐元之父”蒙代爾教授就指出現在需要一個國際黃金系統,並在此系統之上建立世界貨幣,與此相適應,應將現有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造成世界央行,使之成為發行世界貨幣、監管資金流動的超級銀行。然而,這種思路以所有國家願意讓渡“貨幣主權”且“世界貨幣”可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通為前提,而這兩個前置條件在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中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短期將歐洲貨幣一體化的“經驗”移植為全球貨幣一體化的思路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國際貨幣體系的選擇或構建必須建基於特定時期國際經濟格局的基本特徵,理性對待不同經濟體的力量變動和利益訴求,並按照演化而不是革命的方式來形成一個相對穩態、更能契合當前需要的制度架構。事實上,2008年11月在美國召開的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峰會上,對於延續至今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有三種聲音: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修補論”,即在重申自由經濟和加強全球應對的基礎上延續美國的國際金融主導權;二是以歐盟為代表的“替代論”,即在增強金融市場透明度和提升歐元國際地位的基礎上全面改革現行國際金融體系,建立“第二代佈雷頓森林體系”;三是以“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改革論”,即在推進金融改革和確保秩序穩定的基礎上,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代表性、發言權和決策權。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在於美國的美元發行權不受外部約束,據此,後佈雷頓森林體系必須有效改變這種格局,強化對美元發行權的監管相對於強化對微觀金融機構的監管更能有效地防範風險。儘管在歐盟和新興經濟體的挑戰下,美國的經濟主宰地位有所削弱,但短期內美國在全球經濟中依然具有絕對優勢,採用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體系的“錨”依然有必要。以此為基點,必須通過國際合作和強化監管,形成對美國美元發行紀律的內部和外部約束,促使美元發行兼顧其作為國內貨幣和國際貨幣的雙重功能。可以在考慮經濟總量、外匯儲備、增長速度的基礎上,適度強化歐元、人民幣在國際償付、結算和儲備中的重要性,逐步實現以美元為主導、多種貨幣並存的國際貨幣多元化格局,國際貨幣的競爭格局有助於對美元發行紀律形成外部制約。此外,應按照權責對等原則,根據國際經濟格局變化調整國際金融機構的權益分配,特別是隨著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金磚四國”的快速發展,應逐步增大這些新興經濟體在IMF和世界銀行中的話語權、決策權。完善國際金融機構治理機制也有助於增強多方協作,規範美元發行,應對全球危機。
來源:文匯報 2008-12-01 作者:高帆(作者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
留言列表